Table of Contents generated with DocToc
- Spring 介绍
- Spring IOC
- Spring AOP
- Spring Bean生命周期
- Spring @Transactional
- SpringMVC的工作原理
- SpringMVC拦截器
- Spring源码分析
- BeanFactory 和 ApplicationContext有什么区别?
- 前后端分离跨域解决
- Spring 注解
Spring 介绍
什么是spring?
Spring是一个轻量级Java开发框架,最早有Rod Johnson创建,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级应用开发的业务逻辑层和其他各层的耦合问题。它是一个分层的JavaSE/JavaEE full-stack(一站式)轻量级开源框架,为开发Java应用程序提供全面的基础架构支持。Spring负责基础架构,因此Java开发者可以专注于应用程序的开发。
Spring可以做很多事情,它为企业级开发提供给了丰富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的底层都依赖于它的两个核心特性,也就是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DI)和面向切面编程(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AOP)。
Spring框架的设计目标,设计理念,和核心是什么?
Spring设计目标:Spring为开发者提供一个一站式轻量级应用开发平台;
Spring设计理念:在JavaEE开发中,支持POJO和JavaBean开发方式,使应用面向接口开发,充分支持OO(面向对象)设计方法;Spring通过IoC容器实现对象耦合关系的管理,并实现依赖反转,将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交给IoC容器,实现解耦;
Spring框架的核心:IoC容器和AOP模块。通过IoC容器管理POJO对象以及他们之间的耦合关系;通过AOP以动态非侵入的方式增强服务。
IoC让相互协作的组件保持松散的耦合,而AOP编程允许你把遍布于应用各层的功能分离出来形成可重用的功能组件。
Spring和SpringMVC的关系
Spring是IOC和AOP的容器框架,SpringMVC是基于Spring功能之上添加的Web框架,想用SpringMVC必须先依赖Spring。
Spring可以说是一个管理bean的容器,也可以说是包括很多开源项目的总称,spring mvc是其中一个开源项目
Spring中使用的设计模式
- 简单工厂模式:spring中的BeanFactory就是简单工厂模式的体现,根据传入一个唯一的标识来获得bean对象
- 单例模式:Spring下默认的bean均为singleton,可以通过singleton=“true|false” 或者 scope="?"来指定。
- 代理模式:AOP
- 适配器模式:AOP的处理中有Adapter模式,由于Advisor链需要的是MethodInterceptor对象,所以每一个Advisor中的Advice都要适配成对应的MethodInterceptor对象。
- 包装器模式:
- 观察者模式:listener的实现。如ApplicationListener
- 策略模式:spring中在实例化对象的时候用到Strategy模式
- 模板方法模式:spring中的JdbcTemplate
Spring IOC
java程序中的每个业务逻辑至少需要两个或以上的对象来协作完成。通常,每个对象在使用他的合作对象时,自己均要使用像new object() 这样的语法来完成合作对象的申请工作。这样对象间的耦合度高了。
IOC的思想是:IoC的核心思想在于资源统一管理,你所持有的资源全部放入到IoC容器中,而你也只需要依赖IoC容器,该容器会自动为你装配所需要的具体依赖. 对于spring框架来说,就是由spring来负责控制对象的生命周期和对象间的关系。
IOC原理
IOC:
1 Spring的bean容器也叫beanfactory,我们常用的applicationcontext实际上内部有一个listablebeanfactory实际存储bean的map。
2 bean加载过程:spring容器加载时先读取配置文件,一般是xml,然后解析xml,找到其中所有bean,依次解析,然后生成每个bean的beandefinition,存在一个map中,根据beanid映射实际bean的map。
3 bean初始化:加载完以后,如果不启用懒加载模式,则默认使用单例加载,在注册完bean以后,可以获取到beandefinition信息,然后根据该信息首先先检查依赖关系,如果依赖其他bean则先加载其他bean,然后通过反射的方式即newinstance创建一个单例bean。
为什么要用反射呢,因为实现类可以通过配置改变,但接口是一致的,使用反射可以避免实现类改变时无法自动进行实例化。
当然,bean也可以使用原型方式加载,使用原型的话,每次创建bean都会是全新的。
Spring单例Bean与单例模式的区别
单例模式是指在一个JVM进程中仅有一个实例,而Spring单例是指一个Spring Bean容器(ApplicationContext)中仅有一个实例。
首先看单例模式,在一个JVM进程中(理论上,一个运行的JAVA程序就必定有自己一个独立的JVM)仅有一个实例,于是无论在程序中的何处获取实例,始终都返回同一个对象。
与此相比,Spring的单例Bean是与其容器(ApplicationContext)密切相关的,所以在一个JVM进程中,如果有多个Spring容器,即使是单例bean,也一定会创建多个实例
构造器依赖注入和 Setter方法注入的区别
构造函数注入 | setter 注入 |
---|---|
没有部分注入 | 有部分注入 |
不会覆盖 setter 属性 | 会覆盖 setter 属性 |
任意修改都会创建一个新实例 | 任意修改不会创建一个新实例 |
适用于设置很多属性 | 适用于设置少量属性 |
两种依赖方式都可以使用,构造器注入和Setter方法注入。最好的解决方案是用构造器参数实现强制依赖,setter方法实现可选依赖。
Spring AOP
- AOP利用一种称为“横切”的技术,剖解开封装的对象内部,并将那些影响了 多个类的公共行为封装到一个可重用模块,并将其名为“Aspect”,即方面。所谓“方面”,简单地说,就是将那些与业务无关,却为业务模块所共同调用的 逻辑或责任封装起来,比如日志记录,便于减少系统的重复代码,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并有利于未来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
实现AOP的技术
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采用动态代理技术,利用截取消息的方式,对该消息进行装饰,以取代原有对象行为的执行; 二是采用静态织入的方式,引入特定的语法创建“方面”,从而使得编译器可以在编译期间织入有关“方面”的代码。
Spring实现AOP
- JDK动态代理:其代理对象必须是某个接口的实现,它是通过在运行期间创建一个接口的实现类来完成对目标对象的代理;其核心的两个类是InvocationHandler和Proxy。
- CGLIB代理:实现原理类似于JDK动态代理,只是它在运行期间生成的代理对象是针对目标类扩展的子类。CGLIB是高效的代码生成包,底层是依靠ASM(开源的java字节码编辑类库)操作字节码实现的,性能比JDK强;需要引入包asm.jar和cglib.jar。
AOP:
AOP的切面,切点,增强器一般也是配置在xml文件中的,所以bean容器在解析xml时会找到这些内容,并且首先创建增强器bean的实例。
基于上面创建bean的过程,AOP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或者是是否有参与到其中呢,答案是有的。
在获得beandefinition的时候,spring容器会检查该bean是否有aop切面所修饰,是否有能够匹配切点表达式的方法,如果有的话,在创建bean之前,会将bean重新封装成一个动态代理的对象。
代理类会为bean增加切面中配置的advisor增强器,然后返回bean的时候实际上返回的是一个动态代理对象。
所以我们在调用bean的方法时,会自动织入切面的增强器,当然,动态代理既可以选择jdk增强器,也可以选择cglib增强器。
Spring事务:
spring事务其实是一种特殊的aop方式。在spring配置文件中配置好事务管理器和声明式事务注解后,就可以使用@transactional进行事务方法的处理了。
事务管理器的bean中会配置基本的信息,然后需要配置事务的增强器,不同方法使用不同的增强器。当然如果使用注解的话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然后和aop的动态代理方式类似,当Spring容器为bean生成代理时,会注入事务的增强器,其中实际上实现了事务中的begin和commit,所以执行方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事务中进行的。
AOP使用场景
- Authentication 权限检查
- Caching 缓存
- Context passing 内容传递
- Error handling 错误处理
- Lazy loading 延迟加载
- Debugging 调试
- logging, tracing, profiling and monitoring 日志记录,跟踪,优化,校准
-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性能优化,效率检查
- Persistence 持久化
- Resource pooling 资源池
- Synchronization 同步
- Transactions 事务管理
过滤器filter、拦截器interceptor、和AOP的区别与联系
filter过滤器
- 过滤器拦截web访问url地址。 严格意义上讲,filter只是适用于web中,依赖于Servlet容器,利用Java的回调机制进行实现。
- Filter过滤器:和框架无关,可以控制最初的http请求,但是更细一点的类和方法控制不了。
- 过滤器可以拦截到方法的请求和响应(ServletRequest request, ServletResponse response),并对请求响应做出像响应的过滤操作,
- 比如设置字符编码,鉴权操作等
Interceptor拦截器
- 拦截器拦截以 .action结尾的url,拦截Action的访问。 Interfactor是基于Java的反射机制(APO思想)进行实现,不依赖Servlet容器。
- 拦截器可以在方法执行之前(preHandle)和方法执行之后(afterCompletion)进行操作,回调操作(postHandle),可以获取执行的方法的名称,请求(HttpServletRequest)
- Interceptor:可以控制请求的控制器和方法,但控制不了请求方法里的参数(只能获取参数的名称,不能获取到参数的值)
- **(**用于处理页面提交的请求响应并进行处理,例如做国际化,做主题更换,过滤等)。
Spring AOP拦截器
- 只能拦截Spring管理Bean的访问(业务层Service)。 具体AOP详情参照 Spring AOP:原理、 通知、连接点、切点、切面、表达式
- 实际开发中,AOP常和事务结合:Spring的事务管理:声明式事务管理(切面)
- AOP操作可以对操作进行横向的拦截,最大的优势在于他可以获取执行方法的参数( ProceedingJoinPoint.getArgs() ),对方法进行统一的处理。
- Aspect : 可以自定义切入的点,有方法的参数,但是拿不到http请求,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RequestContextHolder获得(
ServletRequestAttributes servletRequestAttributes= (ServletRequestAttributes) RequestContextHolder.getRequestAttributes();
)。- 常见**使用日志,事务,请求参数安全验证
Spring Bean生命周期
- Bean的建立, 由BeanFactory读取Bean定义文件,并生成各个实例
- Setter注入,执行Bean的属性依赖注入
- BeanNameAware的setBeanName(), 如果实现该接口,则执行其setBeanName方法
- BeanFactoryAware的setBeanFactory(),如果实现该接口,则执行其setBeanFactory方法
- BeanPostProcessor的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如果有关联的processor,则在Bean初始化之前都会执行这个实例的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方法
- InitializingBean的afterPropertiesSet(),如果实现了该接口,则执行其afterPropertiesSet()方法
- Bean定义文件中定义init-method
- BeanPostProcessors的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如果有关联的processor,则在Bean初始化之前都会执行这个实例的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方法
- DisposableBean的destroy(),在容器关闭时,如果Bean类实现了该接口,则执行它的destroy()方法
- Bean定义文件中定义destroy-method,在容器关闭时,可以在Bean定义文件中使用“destory-method”定义的方法
Spring @Transactional
工作原理
- 当spring遍历容器中所有的切面,查找与当前实例化bean匹配的切面,这里就是获取事务属性切面,查找@Transactional注解及其属性值,然后根据得到的切面进入createProxy方法,创建一个AOP代理。
- 默认是使用JDK动态代理创建代理,如果目标类是接口,则使用JDK动态代理,否则使用Cglib。
- 获取的是当前目标方法对应的拦截器,里面是根据之前获取到的切面来获取相对应拦截器,这时候会得到TransactionInterceptor实例。如果获取不到拦截器,则不会创建MethodInvocation,直接调用目标方法。
- 在需要进行事务操作的时候,Spring会在调用目标类的目标方法之前进行开启事务、调用异常回滚事务、调用完成会提交事务。是否需要开启新事务,是根据@Transactional注解上配置的参数值来判断的。如果需要开启新事务,获取Connection连接,然后将连接的自动提交事务改为false,改为手动提交
- Spring并不会对所有类型异常都进行事务回滚操作,默认是只对Unchecked Exception(Error和RuntimeException)进行事务回滚操作。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Spring使用AOP实现事务的统一管理,基本都是下面这两种情况:
- A类的a1方法没有标注@Transactional,a2方法标注@Transactional,在a1里面调用a2。a1方法是目标类A的原生方法,调用a1的时候即直接进入目标类A进行调用,在目标类A里面只有a2的原生方法,在a1里调用a2,即直接执行a2的原生方法,并不通过创建代理对象进行调用,所以并不会进入TransactionInterceptor的invoke方法,不会开启事务。
- 将@Transactional注解标注在非public方法上。内部使用AOP,所以必须是public修饰的方法才可以被代理
参数配置
- propagation参数,Propagation类型(枚举),默认值为Propogation.REQUIRED,支持的值有REQUIRED、MANDATORY、NESTED、NEVER、NOT_SUPPORTED、REQUIRE_NEW、SUPPORTS。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说明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展开。
- isolation参数,Isolation类型(枚举),默认值为Isolation.DEFAULT,支持的值有DEFAULT、READ_COMMITTED、READ_UNCOMMITTED、REPEATABLE_READ、SERIALIZABLE。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说明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展开。
- timeout参数,int类型,事务的超时时间,默认值为-1,即不会超时。
- readOnly参数,boolean类型,true表示事务为只读,默认值为false。
- rollbackFor参数,Class<? extends Throwable>[]类型,默认为空数组。
- rollbackForClassName参数,String[]类型,默认为空数组。
- noRollbackFor参数,Class<? extends Throwable>[]类型,默认为空数组。
- noRollbackForClassName参数,String[]类型,默认为空数组。
最后四个参数都与回滚有关,首先,一般不推荐使用rollbackForClassName和noRollbackForClassName两个参数,而用另外两个参数来代替,从参数的类型上就可以看出区别,使用字符串的缺点在于:如果不是用类的完整路径,就可能导致回滚设置对位于不同包中的同名类都生效;且如果类名写错,也无法得到IDE的动态提示。
但是,如果不配置任何与回滚有关的参数,不代表事务不会进行回滚,如果没有配置这四个选项,那么DefaultTransactionAttribute配置将会生效,具体的行为是,抛掷任何unchecked Exception都会触发回滚,当然包括所有的RuntimeException。
Spring事务什么情况下回滚?
Spring事务回滚机制是这样的:当所拦截的方法有指定异常抛出,事务才会自动进行回滚。
默认配置下,事务只会对Error与RuntimeException及其子类这些UNChecked异常,做出回滚。一般的Exception这些Checked异常不会发生回滚(如果一般Exception想回滚要做出配置);
Spring事务trycatch会回滚吗?
依赖spring事物时,当service层进行try catch异常捕获时,事物不会产生回滚,代码如下
public void insertMsg(ConversationBean conversationBean){
try{
for(int i=0;i<100;i++){
if(i!=10){
testDao.insert2(i);
}else{
testDao.insert1(i);
}
}
}catch(Exception e){
}
}
此时异常被捕获,这种业务方法也就等于脱离了spring事务的管理,因为没有任何异常会从业务方法中抛出,全被捕获,导致spring异常抛出触发事务回滚策略失效。
解决此类问题时,需要在try catch中显示的抛出异常RuntimeException 然后在Controller层捕获异常并编写返回值,代码如下:
public void insertMsg(ConversationBean conversationBean){
try{
for(int i=0;i<100;i++){
if(i!=10){
testDao.insert2(i);
}else{
testDao.insert1(i);
}
}
}catch(Exception e){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
}
SpringMVC的工作原理
SpringMVC流程
- 用户发送请求至前端控制器DispatcherServlet。
- DispatcherServlet收到请求调用HandlerMapping处理器映射器。
- 处理器映射器找到具体的处理器(可以根据xml配置、注解进行查找),生成处理器对象及处理器拦截器(如果有则生成)一并返回给DispatcherServlet。
- DispatcherServlet调用HandlerAdapter处理器适配器。
- HandlerAdapter经过适配调用具体的处理器(Controller,也叫后端控制器)。
- Controller执行完成返回ModelAndView。
- HandlerAdapter将controller执行结果ModelAndView返回给DispatcherServlet。
- DispatcherServlet将ModelAndView传给ViewReslover视图解析器。
- ViewReslover解析后返回具体View。
- DispatcherServlet根据View进行渲染视图(即将模型数据填充至视图中)。
- DispatcherServlet响应用户。
请求 —> DispatcherServlet(前端控制器)—> 调用HandlerMapping(处理器映射器)—> DispatcherServlet调用 HandlerAdapter(处理器适配器)—> 适配调用具体的Controller —> 返回ModelAndView —> 传给ViewReslover视图解析器 —> 解析后返回具体View —> 根据View进行渲染视图响应用户
两种bean的实例化
1、 懒汉式:BeanFactory
只有当客户端调用BeanFactory的getBean()方法来请求某个实例对象的时候,才会触发相应bean的实例化进程( 当然对于 BeanFactory 容器而言并不是所有的 getBean() 方法都会触发实例化进程,比如 signleton 类型的 bean,该类型的 bean 只会在第一次调用 getBean() 的时候才会触发,而后续的调用则会直接返回容器缓存中的实例对象)
2、 饿汉式:ApplicationContext
使用ApplicationContext容器启动的时候立刻调用注册到该容器所有bean定义的实例化方法
Spring提供了两种类型的IOC容器实现(两种类型的配置方式是一样)
- BeanFactory:是Spring框架的基础设施,面向Spring本身
- ApplicationContext: 面向使用 Spring 框架的开发者,几乎所有的应用场合都直接使用 ApplicationContext 而非底层的
Spring与SpringMVC父子容器的区别和联系
- Spring 与SpringMVC 两个都是容器,存在父子关系(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 Spring容器中存放着mapper代理对象,service对象,SpringMVC存放着Controller对象。子容器SpringMVC中可以访问父容器中的对象。但父容器Spring不能访问子容器SpringMVC的对象(存在领域作用域的原因,子容器可以访问父容器中的成员,而子容器的成员则只能被自己使用)。如:Service对象可以在Controller层中注入,反之则不行。
- Spring容器导入的properties配置文件,只能在Spring容器中用而在SpringMVC容器中不能读取到。 需要在SpringMVC 的配置文件中重新进行导入properties文件,并且同样在父容器Spring中不能被使用,导入后使用@Value("${key}")在java类中进行读取。
SpringMVC拦截器
常见应用场景
- 日志记录:记录请求信息的日志,以便进行信息监控、信息统计、计算PV(Page View)等
- 权限检查:如登录检测,进入处理器检测检测是否登录,如果没有直接返回到登录页面
- 性能监控:有时候系统在某段时间莫名其妙的慢,可以通过拦截器在进入处理器之前记录开始时间,在处理完后记录结束时间,从而得到该请求的处理时间(如果有反向代理,如apache可以自动记录)
- 通用行为:读取cookie得到用户信息并将用户对象放入请求,从而方便后续流程使用,还有如提取Locale、Theme信息等,只要是多个处理器都需要的即可使用拦截器实现。
- OpenSessionInView:如Hibernate,在进入处理器打开Session,在完成后关闭Session。
拦截器接口
public interface HandlerInterceptor {
/**
* 预处理回调方法,实现处理器的预处理(如登录检查),第三个参数为响应的处理器(如我们上一章的Controller实现)
* 返回值:true表示继续流程(如调用下一个拦截器或处理器);
* false表示流程中断(如登录检查失败),不会继续调用其他的拦截器或处理器,此时我们需要通过response来产生响应
*/
boolean preHandle(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throws Exception;
/**
* 后处理回调方法,实现处理器的后处理(但在渲染视图之前),此时我们可以通过modelAndView(模型和视图对象)对模型数据进行处理或对视图进行处理,modelAndView也可能为null。
*/
void postHandle(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ModelAndView modelAndView)
throws Exception;
/**
* 整个请求处理完毕回调方法,即在视图渲染完毕时回调,如性能监控中我们可以在此记录结束时间并输出消耗时间 ,
* 还可以进行一些资源清理,类似于try-catch-finally中的finally,但仅调用处理器执行链中preHandle返回true的拦截器的afterCompletion。
*/
void afterCompletion(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Exception ex)
throws Exception;
}
拦截器和过滤器什么区别
Spring的拦截器与Servlet的过滤器Filter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两者都是AOP编程思想的体现,都能实现权限检查、日志记录等,不同的是:
- 使用范围不同:Filter是Servlet规范规定的,只能用于Web程序中,而拦截器既可以用于Web程序,也可以用于Application、Swing程序中
- 规范不同:Filter是Servlet规范中定义的,是Servlet容器支持的。而拦截器是在Spring容器内的,是Spring框架支持的
- 使用的资源不同:拦截器是一个Spring的组件,归Spring管理,配置在Spring文件中,因此能使用Spring里的任何资源、对象,例如Service对象、数据源、事务管理等,通过IoC注入到拦截器即可,而Filter则不能
- 深度不同:Filter只在Servlet前后起作用。而拦截器能够深入到方法前后、异常抛出前后等,因此拦截器的使用具有更大的弹性。所以在Spring架构的程序中,要优先使用拦截器。
- 实现原理不同:拦截器是基于动态代理来实现的,而过滤器是基于函数回调来实现的。
- 作用域不同:拦截器只对Action起作用,过滤器可以对所有请求起作用。
- 调用次序不同:在action的生命周期中,拦截器可以多次被调用,而过滤器只能在容器初始化时被调用一次。
Spring源码分析
容器的基本实现
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
spring Ioc容器的实现,从根源上是beanfactory,但真正可以作为一个可以独立使用的ioc容器还是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因此可以这么说,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 是整个spring ioc的始祖
作用
默认实现了ListableBeanFactory和BeanDefinitionRegistry接口,基于bean definition对象,是一个成熟的bean factroy。
最典型的应用是:在访问bean前,先注册所有的definition(可能从bean definition配置文件中)。使用预先建立的bean定义元数据对象,从本地的bean definition表中查询bean definition因而将不会花费太多成本。
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既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beanFactory,也可以作为自定义beanFactory的父类。
注意:特定格式bean definition的解析器可以自己实现,也可以使用原有的解析器,如:PropertiesBeanDefinitionReader和XmLBeanDefinitionReader。
1、继承自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的方法
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的作用:提供bean的创建 (有construct方法), 属性注值, 绑定 (包括自动绑定)和初始化,处理运行时bean引用, 解析管理的集合, 调用初始化方法。
2、继承自ListableBeanFactory接口的方法
ListableBeanFactory是beanFactory接口的扩展接口,它可以枚举所有的bean实例,而不是客户端通过名称一个一个的查询得出所有的实例。要预加载所有的bean定义的beanfactory可以实现这个接口来。该 接口定义了访问容器中Bean基本信息的若干方法,如查看Bean的个数、获取某一类型Bean的配置名、查看容器中是否包括某一Bean等方法
3、继承自ConfigurableListableBeanFactory接口的方法
ConfigurableListableBeanFactory 它同时继承了ListableBeanFactory,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和ConfigurableBeanFactory,提供了对bean定义的分析和修改的便利方法,同时也提供了对单例的预实例化
4、继承自BeanDefinitionRegistry接口的方法
BeanDefinitionRegistry:Spring配置文件中每一个节点元素在Spring容器里都通过一个BeanDefinition对象表示,它描述了Bean的配置信息。而BeanDefinition Registry接口提供了向容器手工注册BeanDefinition对象的方法
XmlBeanDefinitionReader
XML 配置文件的读取时Spring中重要的功能,因为Spring的大部分功能都是以配置作为切入点的,那么我们可以从XMLBeanDefinitionReader中梳理一下资源文件读取、解析即注册的大致脉络。
BeanDefinition 的加载、解析、注册过程
Bean的加载
对于加载bean的功能,在Spring中的调用方式为:
ApplicationContext ac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spring.xml");
MyTestBean bean = (MyTestBean)ac.getBean("myTestBean");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用于加载CLASSPATH下的Spring配置文件,可以看到,第二行就已经可以获取到Bean的实例了,那么必然第一行就已经完成了对所有Bean实例的加载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构造函数
public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String[] configLocations, boolean refresh, ApplicationContext parent) throws BeansException {
super(parent);
this.setConfigLocations(configLocations);
if (refresh) {
this.refresh();
}
}
this.setConfigLocations(configLocations);
- 将指定的Spring配置文件的路径存储到本地
- 解析Spring配置文件路径中的${PlaceHolder}占位符,替换为系统变量中PlaceHolder对应的Value值,System本身就自带一些系统变量比如class.path、os.name、user.dir等,也可以通过System.setProperty()方法设置自己需要的系统变量
refresh()
- 这个就是整个Spring Bean加载的核心了,用于刷新整个Spring上下文信息,定义了整个Spring上下文加载的流程。
@Override
public void refresh() throws BeansException, IllegalStateException {
//方法是加锁的,避免多线程同时刷新Spring上下文
synchronized (this.startupShutdownMonitor) {
//准备工作包括设置启动时间,是否激活标识位,初始化属性源(property source)配置
prepareRefresh();
//创建beanFactory(过程是根据xml为每个bean生成BeanDefinition并注册到生成的beanFactory)
ConfigurableListableBeanFactory beanFactory = obtainFreshBeanFactory();
//准备创建好的beanFactory(给beanFactory设置ClassLoader,设置SpEL表达式解析器,设置类型转化器【能将xml String类型转成相应对象】,增加内置ApplicationContextAwareProcessor对象,忽略各种Aware对象,注册各种内置的对账对象【BeanFactory,ApplicationContext】等,注册AOP相关的一些东西,注册环境相关的一些bean
prepareBeanFactory(beanFactory);
try {
// Allows post-processing of the bean factory in context subclasses.
postProcessBeanFactory(beanFactory);
//实例化并调用BeanFactory中扩展了BeanFactoryPostProcessor的Bean的postProcessBeanFactory方法
invokeBeanFactoryPostProcessors(beanFactory);
//实例化和注册beanFactory中扩展了BeanPostProcessor的bean
registerBeanPostProcessors(beanFactory);
//实例化,注册和设置国际化工具类MessageSource
initMessageSource();
//实例化,注册和设置消息广播类(如果没有自己定义使用默认的SimpleApplicationEventMulticaster实现,此广播使用同步的通知方式)
initApplicationEventMulticaster();
//设置样式工具ThemeSource
onRefresh();
//添加用户定义的消息接收器到上面设置的消息广播ApplicationEventMulticaster
registerListeners();
//设置自定义的类型转化器ConversionService,设置自定义AOP相关的类LoadTimeWeaverAware,清除临时的ClassLoader,冻结配置(没看明白干什么的),实例化所有的类(懒加载的类除外)
finishBeanFactoryInitialization(beanFactory);
//注册和设置跟bean生命周期相关的类(默认使用DefaultLifecycleProcessor),调用扩展了SmartLifecycle接口的start方法,使用上注册的广播类消息广播类ApplicationEventMulticaster广播ContextRefreshedEvent事件
finishRefresh();
}
catch (BeansException ex) {
if (logger.isWarnEnabled()) {
logger.warn("Exception encountered during context initialization - " +
"cancelling refresh attempt: " + ex);
}
// Destroy already created singletons to avoid dangling resources.
destroyBeans();
// Reset 'active' flag.
cancelRefresh(ex);
// Propagate exception to caller.
throw ex;
}
finally {
// Reset common introspection caches in Spring's core, since we
// might not ever need metadata for singleton beans anymore...
resetCommonCaches();
}
}
}
1、方法是加锁的,这么做的原因是避免多线程同时刷新Spring上下文
2、尽管加锁可以看到是针对整个方法体的,但是没有在方法前加synchronized关键字,而使用了对象锁startUpShutdownMonitor,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 refresh()方法和close()方法都使用了startUpShutdownMonitor对象锁加锁,这就保证了在调用refresh()方法的时候无法调用close()方法,反之亦然,避免了冲突
- 另外一个好处不在这个方法中体现,但是提一下,使用对象锁可以减小了同步的范围,只对不能并发的代码块进行加锁,提高了整体代码运行的效率
ApplicationContext 获取Bean的过程:
getBean()
public <T> T getBean(String name, Class<T> requiredType, Object... args) throws BeansException {
return this.doGetBean(name, requiredType, args, false);
}
protected <T> T doGetBean(String name, Class<T> requiredType, final Object[] args, boolean typeCheckOnly) throws BeansException {
//提取对应的beanName
final String beanName = this.transformedBeanName(name);
/*
*检查缓存中或者实例工厂中是否有对应的实例
*为什么首先会使用这段代码呢,因为在创建单例bean的时候会存在依赖注入的情况,而在创建依赖的时候为了避免循环依赖,
*Spring创建bean的原则是不等bean创建完成就会将创建bean的ObjectFactory提早曝光,
*也就是将ObjectFactory加入到缓存中,一旦下个bean创建时候需要依赖上个bean则直接使用ObjectFactory
*/
//直接尝试从缓存获取或者singletonFactories中的ObjectFactory中获取
Object sharedInstance = this.getSingleton(beanName);
Object bean;
if(sharedInstance != null && args == null) {
if(this.logger.isDebugEnabled()) {
if(this.isSingletonCurrentlyInCreation(beanName)) {
this.logger.debug("Returning eagerly cached instance of singleton bean \'" + beanName + "\' that is not fully initialized yet - a consequence of a circular reference");
} else {
this.logger.debug("Returning cached instance of singleton bean \'" + beanName + "\'");
}
}
//返回对应的实例,有时候存在诸如BeanFactory的情况并不是直接返回实例本身而是返回指定方法返回的实例
bean = this.getObjectForBeanInstance(sharedInstance, name, beanName, (RootBeanDefinition)null);
} else {
//只有在单例情况下才会尝试解决循环依赖,原型模式情况下,如果存在
//A中有B的属性,B中有A的属性,那么当依赖注入的时候,就会产生当A还未创建完的时候因为
//对于B的创建再次返回创建A,造成循环依赖,也就是下面的情况
//isPrototypeCurrentlyInCreation(beanName)为true
if(this.isPrototypeCurrentlyInCreation(beanName)) {
throw new BeanCurrentlyInCreationException(beanName);
}
BeanFactory parentBeanFactory = this.getParentBeanFactory();
//如果BeanDefinitionMap中也就是在所有已经加载的类中不包括beanName则尝试从parentBeanFactory中检测
if(parentBeanFactory != null && !this.containsBeanDefinition(beanName)) {
String var19 = this.originalBeanName(name);
//递归到BeanFactory中寻找
if(args != null) {
return parentBeanFactory.getBean(var19, args);
}
return parentBeanFactory.getBean(var19, requiredType);
}
//如果不是仅仅做类型检查则是创建bean,这里要进行记录
if(!typeCheckOnly) {
this.markBeanAsCreated(beanName);
}
//将存储XML配置文件的GernericBeanDefinition转换为RootBeanDefinition,如果指定BeanName是子Bean的话同时会合并父类的相关属性
final RootBeanDefinition mbd = this.getMergedLocalBeanDefinition(beanName);
this.checkMergedBeanDefinition(mbd, beanName, args);
String[] dependsOn = mbd.getDependsOn();
String scopeName;
//若存在依赖则需要递归实例化依赖的bean
if(dependsOn != null) {
String[] var14 = dependsOn;
int ex = dependsOn.length;
for(int scope = 0; scope < ex; ++scope) {
scopeName = var14[scope];
this.getBean(scopeName);
//缓存依赖调用
this.registerDependentBean(scopeName, beanName);
}
}
//实例化依赖的bean后便可以实例化mbd本身了
//singleton模式的创建
if(mbd.isSingleton()) {
sharedInstance = this.getSingleton(beanName, new ObjectFactory() {
public Object getObject() throws BeansException {
try {
return AbstractBeanFactory.this.createBean(beanName, mbd, args);
} catch (BeansException var2) {
AbstractBeanFactory.this.destroySingleton(beanName);
throw var2;
}
}
});
bean = this.getObjectForBeanInstance(sharedInstance, name, beanName, mbd);
} else if(mbd.isPrototype()) {
//prototype模式的创建(new)
scopeName = null;
Object var20;
try {
this.beforePrototypeCreation(beanName);
var20 = this.createBean(beanName, mbd, args);
} finally {
this.afterPrototypeCreation(beanName);
}
bean = this.getObjectForBeanInstance(var20, name, beanName, mbd);
} else {
//指定的scope上实例化bean
scopeName = mbd.getScope();
Scope var21 = (Scope)this.scopes.get(scopeName);
if(var21 == null)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No Scope registered for scope \'" + scopeName + "\'");
}
try {
Object var22 = var21.get(beanName, new ObjectFactory() {
public Object getObject() throws BeansException {
AbstractBeanFactory.this.beforePrototypeCreation(beanName);
Object var2;
try {
var2 = AbstractBeanFactory.this.createBean(beanName, mbd, args);
} finally {
AbstractBeanFactory.this.afterPrototypeCreation(beanName);
}
return var2;
}
});
bean = this.getObjectForBeanInstance(var22, name, beanName, mbd);
} catch (IllegalStateException var18) {
throw new BeanCreationException(beanName, "Scope \'" + scopeName + "\' is not active for the current thread; " + "consider defining a scoped proxy for this bean if you intend to refer to it from a singleton", var18);
}
}
}
//检查需要的类型是否符合bean的实际类型
if(requiredType != null && bean != null && !requiredType.isAssignableFrom(bean.getClass())) {
throw new BeanNotOfRequiredTypeException(name, requiredType, bean.getClass());
} else {
return bean;
}
}
对于Spring加载bean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1、转换对应beanName
这里传入的参数name不一定就是beanName,有可能是别名或FactoryBean,所以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解析,这些解析内容包括如下内容
- 去除FactoryBean的修饰符,也就是如果name=”&aa”,那么会首先去除&而使name=”aa”
- 取指定alias所表示的最终beanName,例如别名A指向名称为B的bean则返回B;若别名A指向别名B,别名B又指向名称为C的bean则返回C
2、尝试从缓存中加载单例
单例在Spring的同一个容器内只会被创建一次,后续再获取bean,就直接从单例缓存中获取了。这里只是尝试加载,首先尝试从缓存中加载,如果加载不成功则再次尝试从singletonFactories中加载,因为在创建单例bean的时候会存在依赖注入的情况,而在创建依赖的时候为了避免循环依赖,在Spring中创建bean的原则是不等bean创建完成就会将创建bean的ObjectFactory提早曝光加入到缓存中,一旦下一个bean创建时候需要依赖上一个bean则直接使用ObjectFactory
3、bean的实例化
如果从缓存中得到了bean的原始状态,则需要对bean进行实例化,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在缓存中记录的只是最原始的bean状态,并不一定是我们最终想要的bean
4、原型模式的依赖检查
只有在单例情况下才会尝试解决循环依赖,如果存在A中有B的属性,B中有A的属性,那么当依赖注入的时候,就会产生当A还未创建完的时候因为对于B的创建再次返回创建A,造成循环依赖,也就是情况:isPrototypeCurrentlyInCreation(beanName)判断true
5、检测parentBeanFactory
从代码上来看,如果缓存没有数据的话直接转到父类工厂上去加载,!this.containsBeanDefinition(beanName检测如果当前加载的XML配置文件中不包含beanName所对应的配置,就只能到parentBeanFactory去尝试,然后再去递归的调用getBean方法
6、将存储XML配置文件的GernericBeanDefinition转换为RootBeanDefinition
因为从XML配置文件中读取到的Bean信息是存储在GernericBeanDefinition中的,但是所有的Bean后续处理都是针对于RootBeanDefinition的,所以这里需要进行一个转换,转换的同时如果父类bean不为空的话,则会一并合并父类属性
7、寻找依赖
因为bean的初始化过程很可能会用到某些属性,而某些属性很可能是动态配置的,并且配置成依赖于其他的bean,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先加载依赖的bean,所以,在Spring的加载顺寻中,在初始化某一个bean的时候首先会初始化这个bean所对应的依赖
8、针对不同的scope进行bean的创建
在Spring中存在着不同的scope,其中默认的是singleton,但是还有些其他的配置诸如prototype、request之类的,在这个步骤中,Spring会根据不同的配置进行不同的初始化策略
9、类型转换
程序到这里返回bean后已经基本结束了,通常对该方法的调用参数requiredType是为空的,但是可能会存在这样的情况,返回的bean其实是个Spring,但是requiredType却传入Integer类型,那么这时候本步骤就会起作用了,它的功能是将返回的bean转换为requiredType所指定的类型,当然,Spring转换为Integer是最简单的一种转换,在Spring中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转换器,用户也可以自己扩展转换器来满足需求
BeanFactory 和 ApplicationContext有什么区别?
BeanFactory和ApplicationContext是Spring的两大核心接口,都可以当做Spring的容器。其中ApplicationContext是BeanFactory的子接口。
可以从依赖关系、加载方式、创建方式、注册方式这四方面去讲。
依赖关系
BeanFactory:是Spring里面最底层的接口,包含了各种Bean的定义,读取bean配置文档,管理bean的加载、实例化,控制bean的生命周期,维护bean之间的依赖关系。
ApplicationContext接口作为BeanFactory的派生,除了提供BeanFactory所具有的功能外,还提供了更完整的框架功能:
- 继承MessageSource,因此支持国际化。
- 统一的资源文件访问方式。
- 提供在监听器中注册bean的事件。
- 同时加载多个配置文件。
载入多个(有继承关系)上下文 ,使得每一个上下文都专注于一个特定的层次,比如应用的web层。
加载方式
BeanFactroy采用的是延迟加载形式来注入Bean的,即只有在使用到某个Bean时(调用getBean()),才对该Bean进行加载实例化。这样,我们就不能发现一些存在的Spring的配置问题。如果Bean的某一个属性没有注入,BeanFacotry加载后,直至第一次使用调用getBean方法才会抛出异常。
ApplicationContext,它是在容器启动时,一次性创建了所有的Bean。这样,在容器启动时,我们就可以发现Spring中存在的配置错误,这样有利于检查所依赖属性是否注入。 ApplicationContext启动后预载入所有的单实例Bean,通过预载入单实例bean ,确保当你需要的时候,你就不用等待,因为它们已经创建好了。
相对于基本的BeanFactory,ApplicationContext 唯一的不足是占用内存空间。当应用程序配置Bean较多时,程序启动较慢。
创建方式
BeanFactory通常以编程的方式被创建,ApplicationContext还能以声明的方式创建,如使用ContextLoader。
注册方式
BeanFactory和ApplicationContext都支持BeanPostProcessor、BeanFactoryPostProcessor的使用,但两者之间的区别是:BeanFactory需要手动注册,而ApplicationContext则是自动注册。
BeanFactory 简单粗暴,可以理解为就是个 HashMap,Key 是 BeanName,Value 是 Bean 实例。通常只提供注册(put),获取(get)这两个功能。我们可以称之为 “低级容器”。
ApplicationContext 可以称之为 “高级容器”。因为他比 BeanFactory 多了更多的功能。他继承了多个接口。因此具备了更多的功能。例如资源的获取,支持多种消息(例如 JSP tag 的支持),对 BeanFactory 多了工具级别的支持等待。所以你看他的名字,已经不是 BeanFactory 之类的工厂了,而是 “应用上下文”, 代表着整个大容器的所有功能。该接口定义了一个 refresh 方法,此方法是所有阅读 Spring 源码的人的最熟悉的方法,用于刷新整个容器,即重新加载/刷新所有的 bean。
前后端分离跨域解决
我们知道一个http请求,先走filter,到达servlet后才进行拦截器的处理,如果我们把cors放在filter里,就可以优先于权限拦截器执行。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CorsConfig {
@Bean
public CorsFilter corsFilter() {
CorsConfiguration corsConfiguration = new CorsConfiguration();
corsConfiguration.addAllowedOrigin("*");
corsConfiguration.addAllowedHeader("*");
corsConfiguration.addAllowedMethod("*");
corsConfiguration.setAllowCredentials(true);
UrlBasedCorsConfigurationSource urlBasedCorsConfigurationSource = new UrlBasedCorsConfigurationSource();
urlBasedCorsConfigurationSource.registerCorsConfiguration("/**", corsConfiguration);
return new CorsFilter(urlBasedCorsConfigurationSource);
}
}
现在可以通过实现WebMvcConfigurer接口然后重写addCorsMappings方法解决跨域问题。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CorsConfig implements WebMvcConfigur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CorsMappings(CorsRegistry registry) {
registry.addMapping("/**")
.allowedOrigins("*")
.allowCredentials(true)
.allowedMethods("GET", "POST", "PUT", "DELETE", "OPTIONS")
.maxAge(3600);
}
}
Spring 注解
@Component, @Controller, @Repository, @Service
@Component:这将 java 类标记为 bean。它是任何 Spring 管理组件的通用构造型。spring 的组件扫描机制现在可以将其拾取并将其拉入应用程序环境中。
@Controller:这将一个类标记为 Spring Web MVC 控制器。标有它的 Bean 会自动导入到 IoC 容器中。
@Service:此注解是组件注解的特化。它不会对 @Component 注解提供任何其他行为。您可以在服务层类中使用 @Service 而不是 @Component,因为它以更好的方式指定了意图。
@Repository:这个注解是具有类似用途和功能的 @Component 注解的特化。它为 DAO 提供了额外的好处。它将 DAO 导入 IoC 容器,并使未经检查的异常有资格转换为 Spring DataAccessException。
@service和@component的区别
@Component
- Component 用于将所标注的类加载到 Spring 环境中,需要搭配 component-scan 使用
- 泛指各种组件,就是说当我们的类不属于各种归类的时候(不属于@Controller、@Services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Component来标注这个类。
@service
- @service和@controller引用来了@component注解,而@service是对@component进一步拓展,也就是component注解实现的功能@service都能实现,被@service注解标注的百类会被spring认定是业务逻辑层
@Autowired和@Resource之间的区别
@Autowired可用于:构造函数、成员变量、Setter方法
@Autowired和@Resource之间的区别
- @Autowired默认是按照类型装配注入的,默认情况下它要求依赖对象必须存在(可以设置它required属性为false)。
- @Resource默认是按照名称来装配注入的,只有当找不到与名称匹配的bean才会按照类型来装配注入。
@Conditional的使用
作用:根据条件,决定类是否加载到Spring Ioc容器中,在SpringBoot中有大量的运用
应用场景:在一些需要条件满足才是实例化的类中,使用此注解,我曾经在项目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使用不同的mq中间件的时候使用过,在mq的实例化bean上,加上此注解,根据配置文件的不同,来决定这个bean是否加载至ioc容器中。